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,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,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,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。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、存储资源、数据资源、信息资源、知识资源、专家资源、大型数据库、网络、传感器等。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,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。
中小型企业的
网络建设项目,仅依靠合同协议是远远不够的,还有很多细致、具体的工作要做。
中小型企业
网络建设项目规模不大。一般中小型企业
网络建设包括:综合布线、
网络设备、
防火墙、病毒防护软件等。整体价格在5万~20万元之间。
网络建设项目规模虽然不大,但技术的复杂性和施工的难度并不小,正所谓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。
事实上,中小型企业在
网络建设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:一般中小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,对于整个企业
网络建设需要考虑的重点缺乏把握能力;不少企业在
招标选型的时候,只能作出比较简单的基本要求,为集成商投标留下了很大的设计漏洞;集成商在合同签订前期不会投入过多,前期调研往往比较简单,前期设计方案也比较简单,并不能直接指导项目施工; 在具体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主要依靠集成商的控制和管理,企业只能够控制设备的进场,对于实际施工和使用消耗很难精确控制。
以上问题的出现是中小企业和集成商之间博弈的结果。由于在结构上缺乏协调方,而中小企业既缺乏专业人员,又缺乏对信息化市场和产品的深入了解,项目初期对自身需求难以明确,只好由系统集成商主导企业进行IT体系架构建设方面的需求分析。系统集成商出于各方面的原因,往往很少考虑企业现有的设备和
网络,极力向企业推销自己代理的产品,在前期投标中对于企业的需求百般迎合,而在实施过程中,在提出诸多变更要求,以求减小施工难度,缩短施工周期,尽快回款,从而导致了项目最终失败。
理想的集成项目结构中,企业应当从项目参与者的角色变成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者,利用结构上的制衡来实现对项目的控制,在结构中增加设计和监理角色,使各个角色的工作一目了然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:
1. 供应商选择
邀请具有相应资质的集成商为企业做建议性方案。建议性方案应当包括: 企业基本介绍和相关法律材料、企业从业资质、典型案例工程、集成商针对企业提交的建议性技术方案。 为了使各家集成商的建议性方案具有针对性,企业应准备以下资料: 企业局域网建设需求、厂区平面图。
2. 系统设计
拿到各集成商的建议性方案以后,企业应从中选择3~5家技术过硬、有实力的集成商入围,综合各集成商设计,形成企业
网络系统招标文件;招标文件内容应明确、措辞要严谨,不但要说明所需设备的品牌、型号,还要说明详细配置,所有材料和设备的保修期等均应明确,对进口产品还应要求投标商提供报关单。以上工作目的是要确保招标内容和要求明确,防止出现漏项而导致产品和价格上的差异,影响最终投标的结果。
3. 工程招标
主要工作为公布投标报价,并组织评标小组对投标书进行评议,可从企业实力、实施经验、典型项目、服务情况、投标报价、资金支付条件、售后服务承诺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评比,选择合适的中标集成商。
4. 深化设计
在合同签署前,为了减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工程变更,可要求中标方在原有投标方案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,设计的结果是要求集成商提交深化设计,包括详细的施工计划,该计划应细致到能指导工程的具体施工。
5. 签订合同
合同签署的时候,要先仔细检查中标集成商在原有方案中的各种承诺,包括商务和技术等方面,以便让集成商将这些承诺变成给企业真正的实惠。
6. 施工及验收
应严格按照深化设计形成的实施计划来控制进度、检验质量,所有乙方提供的物料进场时,必须安排验收环节,仔细核对各项检验要求,防止乙方提供假冒伪劣设备。在此阶段,企业可通过监理方来对项目进度、质量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,也可以协助企业对各环节施工结果进行技术评测或协助验收。
总之,要想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取得成功,仅依靠合同协议是远远不够的,仍然有很多细致、具体的工作要做。希望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,建成一个满意的
网络环境,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打好基础。
(T127)
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,正因如此,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―从硬件上、软件上、所用标准上......,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,对应发展,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。
关键词: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应从细节入手